查看原文
其他

芸芸倾听丨栖居工坊:一栖生、一养居,传文坊、三生界......

文传,栖居的园地。

分享资深专家的行业经验,

聆听优秀教师的教学感悟,

讲述优秀学子的学霸养成。

记录砥砺前行的文传人。

本周为您记录——

栖居工坊的故事。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看今朝,文传人,在路上。


一群热爱艺术 热爱生活的手工艺匠人

用心雕琢每一件作品

拼颜值 讲故事

用作品俘获你

远处有山 案上有书 心中有乐

有一种生活叫栖居

作品名:“心动如初”吊坠
材质:黄金樟树瘤
特点:精致 独特 百搭 时尚
尺寸:长度5cm
说明:在时间的快与慢中
静静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和人群
静静体会这一刻的闲暇时光
告别黑白的束缚
迎接斑斓的新生
稍作改变
用新的角度接受友好的世界
用心做工艺
承载每一份特殊的感情
有我有你  不忘初心

这是栖居工坊的第一件木质手作,制作人沈迭老师也是艺术设计系栖居工坊的创始人之一。紫色的神秘结合樟树瘤的独特纹理,表达着手作匠人的初心,让人感动。这件作品已被藏家购买,栖居工坊又在生产着其他作品。

创始者的初心:

传承传统文化与激活教育教学生命力相结合






栖居工坊位于我院艺术设计系大楼三层,我院特色烙画工作坊的斜对面。沈迭、于丹、徐小林和张祺四名老师是工作坊的主要成员,负责创作、教学等相关事宜。回忆起工坊最初建立时的情形,老师们脸上还露着会心的微笑。






因为有感于日本正仓院唯一一把螺细紫檀五弦琵琶的制作工艺,沈迭老师希望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木作工艺技术,于是萌生了在学校里创建工作室的想法,把木作和人工树脂(水晶滴胶)相结合,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加之艺术设计系有室内软装设计专业,工作室正好可以作为课堂的延伸,拓展学生兴趣,带领学生实践手作,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更好地融合。沈迭老师的想法得到了系部同事徐小林和于丹两位老师的认同。大家都想改变教学方式,从兴趣上培养学生,带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变老师主动教学为学生主动学习。工作室可以让学生利用学习传统手工艺的方式修身养性、训练技艺,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这样创新的教学模式值得尝试。于是,说干就干。很快,大家就这样行动起来了。承建之初,尽管面临资金紧缺和人手不足的问题,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陆续得到了学院的资金支持。最近,工坊又添置了许多新设备。

木质手作:枯燥、繁杂、劳作背后的匠心



手作是一个很考验人耐心的活儿,尤其是木作。工坊里大家选用最多的木质材料是檀木,经得起几百上千次的打磨和加工,而且檀木本身有一种油脂散发出来的香味。打磨的过程是复杂、微小而劳作的。老师们经常会体验到失败。有时可能一个木材切割、磨砂、上胶后,瞬间水晶滴胶打磨的小失误让作品顷刻归零。“所有的失败我们都要找到,比如温度、湿度等等。我们失败了一批又一批,我们也在反省。比如一批里的颜色我们非常满意,但是因为凝结的时候出了问题最后出来就是软的。”沈迭说。有很多同行可以学习,别人能告诉你怎么做,但它本身还是一个过程,经验还是得自己一步一步的来,得自己总结。


作品名:芳华一世

沈迭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工作室里的学生。每周二是栖居工坊的学生统一活动时间,学生们可以来到这里自由练习。白运菘是工作室里的优秀学员,他已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了多件工艺品。“工艺品的制作真的不容易,每件作品从取材、选色到形状与造型的设计,再到染色,然后是成千上万次的打磨、抛光,形成最后的成品,这个过程琐碎而又繁杂。最恼火的是冬天,因为气温的原因很多作品都不能很好的凝固成型,这使我们的工作增加了不少的难度,凝结点的失误可能让我们因为这一步,整个作品都毫无价值。所以,我们能做的只是更加小心、仔细。”具有类似困扰的张怡从另一个角度说到了她的看法,“平时在学校学习压力挺重的,自从加入了工作坊以后,就时不时来制作一个东西、发泄一下情绪、放松一下心情。最重要的是专业知识有了精进,这样的生活挺充实。

工坊的未来:匠人精神与网络电商融合的探索

作品名:爱在咫尺  情侣对尺

经过近一年的耐心打理与经营,现在,栖居工坊的作品已陆续成为许多大型文创活动的座上宾,比如崇州市罨画池祭孔活动中的留学生传统工艺体验、儿童节的文创活动,以及前不久刚刚举行的四川第四节森林康养年会,吸引了许多观者的好奇和好评。

老师们正尝试把木头和水晶、人工树脂等更多材质结合、创作更多创新的木质手作工艺品,一则让它更符合现代用户的消费倾向和审美爱好,二则获得更多良好的市场反馈。栖居工坊也逐渐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作体系,学生成员增加至20余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工艺品的方向向木艺、花艺、家具、手作四个方面延伸。艺术设计系副系主任于兴财与电子商务系副系主任段御宇在多次沟通后,正决定两个系部合作、做一个网上交易平台。由电商系师生提供交流平台以及营销策略,艺术设计系提供优秀作品,为工艺品的后续产业链条谋出路。

一栖生,一养居,传文坊,三生界。

在栖居工坊,师生们的汗水在滴落、心血在凝聚,那些经过成千上万次打磨和抛光的工艺作品也在散发着工坊独有的魅力和价值。

记者手记:看完了工坊的作品,我内心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很高兴能置身其中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每一件作品仿佛看到了置身其中的灵魂。艺术品的打造,离不开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心血。现代社会逐渐消失的匠人精神,在由文传师生们组成的栖居工坊里看到,难能可贵。

文字 | 官永吉 卢嘉威 付文静 许雪梅

图片 | 栖居工坊

责编 | 王婷   羊刚

美编 | 冯夏天


往期回顾

芸芸倾听|蒲江江:外表严肃内心亲和的理性“大哥哥”

芸芸倾听│“四有”好教师 ——薛凌 偶上摄影“贼船”的萌胖胖   相机是我的第二语言

芸芸倾听│汶川十年祭:用烙画讲述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芸芸倾听|赵曦:行走山间的研究者  记录云朵中的民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